身体里有一个“超级器官”,里面驻扎了人体70%的免疫细胞,负责抵御外来病原;超100万种微生物,帮助消化以及调节代谢;还有约5亿个神经元,能自主发号施令,不仅能控制消化还能调节免疫、代谢及情绪。
因此也被称为人类的“第二大脑”,它就是肠道。
正因为如此,一旦它“闹脾气”,我们全身都可能跟着遭殃。
第
1
点
—The First—肠道受害,全身遭殃
据《中国科学院院刊》报道,肥胖、糖尿病、癌症等50多种疾病都与它相关。
然而,有一些人就是喜欢“作死”,总做出一些易于“刺激”肠道的事,最终惹病上身。
1
久坐不动
这是现代牛马的通病,在工位上一坐就是一天,肠道也跟着“歇”起来。
粪便和代谢毒素没及时运走,便会在肠道内变成“钉子户”,后续要么拉不出,要么拉得贼费劲。
而沉积的毒素也会逐渐削弱肠道系统,让你肠道越来越脆弱,一乱吃东西就腹痛腹泻。
2
习惯性憋便
跟久坐一样,有屎憋着不拉,大便在结肠停留太久,水分被过度吸收,也会导致大便干硬、排便困难,还可能引发肛裂、痔疮甚至肠易激综合征。
3
长期穿紧身衣
很多人爱穿束腰、紧身衣塑形,却不知它们在悄悄给肠道"上刑"。
持续的压迫会让肠道蠕动变慢、血液循环受阻,引发便秘和胃酸反流等情况。
而且这种压力常常分布不均,上段结肠“压力山大”,下段直肠闲得发慌。
结果可能导致直肠感知迟钝,迟迟接收不到拉屎的信号,于是肠道又堵了。
4
把水果当饭吃
减肥用水果代替正餐,看似健康,实在伤肠。
《Cell metabolism》上的一篇研究发现,果糖主要在小肠吸收,当摄入过量时(>1 g/kg体重),未吸收的果糖会进入肝脏和结肠。
在结肠里,数万亿肠道菌群会疯狂发酵这些果糖。产生大量甲烷等气体,让人容易腹胀、便秘或变身喷射战士。
5
爱吃宵夜
肠道和人一样也有“生物钟”,深夜本该休息时,却被迫开工,特别是搭配高糖高脂的夜宵。
有害菌会趁机疯狂繁殖,排挤有益菌。
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被打破,不仅影响代谢、降低免疫力,还可能增加结直肠癌腺癌等多种癌症风险!
6
乱吃抗生素
一不舒服就自行吃阿莫西林、头孢等抗生素,结果病还没治好,肠道反而先经历“灭顶之灾。
抗生素在杀死坏菌的同时,也会对好细菌造成致命伤害,使炎症性肠病、糖尿病甚至癌症风险大大提升。
以上种种伤肠习惯就像钝刀子割肉,让肠道功能一点点崩溃。
第
2
点
—The Second—出现3种“臭”说明肠道在求救一
口臭
口腔溃疡频发、口臭得像“下水道”,很可能是肠道厌氧菌过度繁殖,产生了硫化物等异味物质。
它们会顺着血液涌到口腔“为非作歹”,发出类似腐烂物质的刺鼻酸臭味而且即便频繁刷牙也仍不缓解。
二
屁特别臭
放屁臭不是很正常吗?难道还有什么香屁吗?
话是这么说没错,但问题是“特别”臭。
一旦多吃点蛋白质食物(如鸡蛋、肉类)就可能让屁味堪比臭鸡蛋,这是蛋白质腐败的典型气味。
但要是没吃多少蛋白质食物,还总是大放连环臭屁,那可能是出现了消化不良、慢性胃炎、肠炎或肠梗阻。
三
大便奇臭
大便混有血液、黏液时出现的腐败气味,指向肠道严重感染或癌变。
如果接着发现黑便以及短期内体重骤降的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!
第
3
点
—The Third—从源头截杀“致癌”链条肠癌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潜伏期长达5-10年,从息肉恶变为癌的过程往往悄无声息。
一旦出现以上3种体臭,一定要到医院做一次肠镜。
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和防治的“金标准”,其核心意义不仅在于早期发现癌症,更在于阻断癌变进程、提升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。
肠镜可直视肠道黏膜,高清成像下能发现小至1-2毫米的息肉、早期肿瘤或溃疡,对早期肠癌(局限于黏膜层)的检出敏感性超90%。
中国疾控中心推荐,普通人群40岁起每5-10年1次肠镜;若首次检查正常,可延长至5年复查。
而高危人群则需提前筛查,一旦有一级亲属确诊、或已出现便血,都建议立即预约一次肠镜。
肠镜是唯一能同时实现预防、早诊、治疗肠癌的技术。
早期一次肠镜,可能改写生死结局。
从息肉切除到早期治愈,每一步都是对生命的主动捍卫。
线上股票配资,启恒配资,盛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